
奧巴馬攜女參加萬圣節(jié)
成為父親讓男人自豪,也給男人責任。對世界各國首腦來說,在政壇上,他們是叱咤風云的重量級人物;回到家,面對自己的孩子,他們和所有普通父親一樣,肩負著培養(yǎng)和教育子女的重任。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,他們有什么樣的“為父之道”,又能帶給公眾什么樣的啟示。
奧巴馬:教育孩子的八大原則
美國家長經常對孩子說的是:“我愛你”,“孩子,你很棒,父母為你自豪”,“孩子快樂最重要”,美國家長一般情況下,是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,經常贊揚孩子,但在生活中,“愛”好像又“不愛”孩子,對孩子的費用方面很摳門有時很“殘忍”,經典的代表故事:孩子跌倒,家長不會去幫忙,讓他們自己爬起來...同時,在美國,孩子被看成是全社會的,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。不知道怎樣表達這些觀點,就用奧巴馬和夫人教育孩子的8大原則,大家就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”吧:
首先,父母要做好子女的榜樣。奧巴馬和米歇爾在白宮的生活很有規(guī)律,通常兩人是早上5點30分起床,米歇爾是晚上9點30分就寢。早晨起床后,奧巴馬和米歇爾都會到白宮內的健身房做運動。米歇爾談到,一個星期有六天,奧巴馬是一定會到健身房去做運動的,不論再忙他也會堅持。在芝加哥的時候,奧巴馬也會抽出時間做一些家務事,奧巴馬說那時他主要是每個月付支票、修理房子和汽車、到超市賣菜,有時也會洗衣服,而洗好的衣服折疊的事則由米歇爾來做。
第二,要讓孩子們感覺到被愛。奧巴馬夫婦會用各種方式來表達對孩子們的愛,他們手拉手滑旱冰,高興時擊掌慶賀。薩莎偎依在她父親的腿上、觀看姐姐參加的足球比賽。奧巴馬夫婦對孩子們的世界表現出極大的興趣,當薩莎排練舞蹈,或者瑪麗婭和她的籃球隊友們一起玩耍時,她們的母親往往在一旁關注她們。第一夫人在記事本上記錄了很多孩子們玩耍的情形,她喜歡參與孩子們的校園生活,并且和老師保持良好的溝通。作為第一夫人,米歇爾說,我已經找到了平衡點,雖然每天日程都排得滿滿的,我仍然有時間呆在家里輔導她們的家庭作業(yè)。奧巴馬很自豪的一件事是,在他競選美國總統長達21個月的選戰(zhàn)中,他居然沒有錯過任何一次家長會。即使家人不住在一起,他們每天晚上都會打電話保持聯絡。孩子們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想念和關懷,感受到彼此的心是相連的。
第三,不要溺愛孩子。瑪麗婭說,她希望成為“一名女演員或者時裝設計師”,薩莎則向往當“搖滾明星”。沒錯,她們是摩登的未成年少女,深受流行文化的影響,追求高科技產物還喜歡饒舌。奧巴馬夫婦面對的一大挑戰(zhàn)是,允許他們的女兒們盡情享受青春期前的時光,同時又不會把孩子們寵壞。在奧巴馬家,特權和規(guī)定同在。入住白宮的第一夜,總統給孩子們準備了意外的驚喜。她們見到了自己的音樂偶像喬納斯兄弟,但是她們不可以在迪士尼偶像劇《漢娜.蒙塔娜》上露面。孩子們擁有iPod、照相機、電腦,但是不允許違反學校規(guī)定帶著手機上學。
第四,家庭的穩(wěn)定和傳統會給孩子帶來的安全感。在芝加哥的時候,奧巴馬夫婦的星期六總是為家庭生活保留,女兒要上舞蹈課,然后和媽媽、朋友以及朋友們的孩子一起,吃一頓披薩午餐。這些家庭傳統,能夠幫助孩子衡量時間的價值,并珍惜時間。米歇爾經常和女兒一起躺在床上聊天,這種日常小儀式可以讓孩子感到放松和舒服。奧巴馬家有強制的統一睡覺時間,雖然孩子們對此經常咕噥抱怨,但這能夠讓她們保持健康的生活節(jié)奏。奧巴馬的兩個寶貝女兒們經常向媽媽打爸爸的小報告,對此,奧巴馬的反應則是“感覺很不錯!”。兩個女兒常對她們的媽媽告狀,爸爸又把鞋子丟在地板上了、爸爸又把牛仔褲掛在門后了、爸爸只有三雙鞋,而且都舊了……
第五,立規(guī)則同時給孩子們一定通融空間。奧巴馬在芝加哥的時候,有時會用小獎勵的方式鼓勵女兒做家務,當女兒每周完成她所做的家務事后,奧巴馬會給女兒一美元的獎勵。女兒所要的家務事包括自己整理床被、擺好餐桌的餐具、吃過飯洗碗、清理游戲室、將玩過的玩具擺放好、每天要練鋼琴。即使在白宮,奧巴馬的兩個女兒也必須自己整理床鋪、設定鬧鐘。養(yǎng)成自力更生的習慣,奧巴馬夫婦認為這樣做可以讓她們長大后不至于以為,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。制定清晰而一致的規(guī)則,可以培養(yǎng)孩子們的責任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。規(guī)則是很有用的,但是還要保持一定的靈活性,允許有理由的通融?,旣悑I和薩莎知道,她們的意見會被考慮,但這并不意味著,她們在所有事情上都有平等的發(fā)言權,并且她們也不應該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