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臟?。鸿b別
生活中出現下列現象時,建議做一次心臟檢查,以便早期發(fā)現心臟病,從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:
◆體力活動時有心悸、疲勞、氣急等不適 ,或產生呼吸困難感 ;
◆勞累或緊張時 ,突然出現胸骨后疼痛或胸悶壓迫感 ;
◆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 ,或疼痛放射到肩、手臂及頸部;
◆出現脈搏過速、過慢、短促或不規(guī)則;
◆熟睡或做惡夢過程中突然驚醒 ,感到心悸、胸悶、呼吸不暢 ,需要坐起來一會兒才好轉;
◆性生活時感到呼吸困難、胸悶或胸痛;
◆飽餐、寒冷、吸煙、看情節(jié)緊張的電影或電視時 ,感到心悸、胸悶或胸痛 ;
◆在公共場所中 ,容易感到胸悶、呼吸不暢和空氣不夠 ;
◆上樓時比以前或比別人容易出現心悸和氣急 ;
◆突然出現一陣心悸、頭暈、眼前發(fā)黑 ,有要跌倒的感覺 ;
◆兒童的活動能力比同齡差 ,活動時感覺心悸、氣急、乏力、口唇青紫 ;
◆感冒后輕微勞動也感到心悸、疲乏 ,或走路稍快就覺氣急 ;
◆突然胸部不適而昏倒在地上 ,或有馬上要“死去”的感覺 ;
◆晚間睡覺枕頭低時感到呼吸困難 ,需要高枕而睡 ;◆出現下肢浮腫 ;
◆手指或足趾末端出現肥大、變形 ;
◆臉、口唇和指甲出現青紫、暗紅等異常顏色 ;
◆靜息時自覺心跳有異常聲音 ,或手掌握觸前胸壁心臟部位時有震顫感 ;
◆妊娠期出現心悸、頭暈、氣急或浮腫 ;
◆左肩痛長期不愈。
出現早搏就意味著得了心臟病嗎 ?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從引起早搏的三個原因談起:
1、找不到任何心臟病證據的早搏、往往與情緒激動、精神緊張、過度疲勞、睡眠不足、煙酒過度、飲用濃茶等因素有關,這類早搏稱為功能性早搏。
2、由于心臟本身的器質性疾病引起的早搏、常見的病因如冠心病、急性心肌梗塞、心肌炎、風心病、肺心病等。
3、某些藥物如洋地黃中毒也可引起早搏。
由此看來,一出現早搏就輕率地診斷為心臟病是不正確的。
如果發(fā)現自己有早搏的癥狀,應該及時去醫(yī)院進行檢查,以便確診早搏的性質、類型以及有沒有心肌缺血的表現,有條件的做攜帶24小時動態(tài)心電圖儀進行監(jiān)測,及時選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藥物。一般而言,每分鐘少于5次的偶發(fā)早搏,或24小時動態(tài)心電圖早搏總數在400次以下者,對身體的健康幾乎是沒有什么影響的,可以不必進行治療,這種早搏可以看為是生理性的早搏,而對于頻繁的早搏特別是惡性早搏,就必須積極治療了。
心臟?。褐委?/span>
健康飲食應符合以下要求:
1.每日膽固醇的攝入量不超過300毫克。
2.脂肪的攝入不超過總熱量的30%。
3.少吃或不吃蔗糖、葡萄糖等精糖類食品。
4.多食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,如水果、新鮮蔬菜、植物油。
5.少吃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高的食物,如肥肉、蛋黃、動物油、動物內臟等。
6.飲食要高鉀低鈉,鼓勵食用豆制品,飲茶。
7.飲食有規(guī)律,不可過饑或過飽。
8.適當攝入纖維素食物(包括谷類淀粉類)以保持大便通暢。
提醒二:適宜運動
心臟發(fā)病的重要原因還有一個是缺乏運動。在同一環(huán)境里生活的人,經常坐著不動的,患冠心病比經常活動者高出2倍。
運動對心臟有什么好處呢?運動可以促使心臟的小血管擴大、延長、增多,改善心肌的供氧狀況,改善血液中脂質代謝。運動還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謝,提高心肌的工作能力和心臟的代謝功能。此外,還能提高血液的纖維蛋白溶解活性,防止血凝過高,對預防和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(fā)展很有幫助。
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是防治心臟病的有效手段之一。要保護心臟,我們建議以下一些鍛煉方式:
體育鍛煉表 :
1.散步: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縮力增強,外周血管擴張,具有增強心功能,降低血壓,預防冠心病的效果。對于參加運動時會引起心絞痛的人來說,可以改善病情。每次散步可堅持20分鐘至1小時,每日1~2次,或每日走800~2000米。身體狀況允許者可適當提高步行速度。
2.慢跑:慢跑或原地跑步亦可改善心功能。至于慢跑的路程及原地跑步的時間應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,不必強求。
3.太極拳:對于高血壓病、心臟病等都有較好的防治作用。一般而言,體力較好的患者可練老式太極拳,體力較差者可練簡化式太極拳。不能打全套的,可以打半套,體弱和記憶力差的可以只練個別動作,分節(jié)練習,不必連貫進行。
體育鍛煉注意事項:
1.任何人,如果在運動結束10分鐘后,心跳次數每分鐘仍在100次以上,則不應再加大運動量,應根據情況適當減少運動量。
2.運動量應從小到大,時間從短到長,循序漸進。
3.進餐與運動至少間隔1小時以上。
4.運動最適宜的溫度是4℃-30℃。
5.運動時若出現頭暈,頭痛,心慌,惡心,嘔吐等不適癥狀時,應立刻停止,必要時需就醫(yī)。
此外,有一點要提醒大家,不宜清晨鍛煉。根據國外學者測定,上午6時至9時是冠心病和腦出血發(fā)作最危險的時刻,發(fā)病率要比上午11時高出3倍多。另外,人體在上午時段交感神經活性較高,隨之而來生物電不穩(wěn)定性增加,易導致心律失常,可能出現室顫,引起猝死。還有,人的動脈壓在上午較高,增加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的可能性,導致急性冠脈綜合癥的發(fā)作。所以,大家在進行體育鍛煉時,要避開心血管事件“高峰期”,將時間安排在下午及傍晚進行。
提醒三:心態(tài)平和
情緒與健康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。無論對什么年紀的人來說,不良的情緒都是非常不利的。人的情緒一旦緊張、激動,會使得交感神經興奮,兒茶酚胺增加,結果使心跳加快,血壓升高,心肌耗氧量亦明顯增加,加重冠心病、心衰患者的病情。更嚴重的是,這些變化有時會導致致死性的心律失常,引起心臟驟停。
大喜大怒都是忌諱的。中醫(yī)學認為,暴喜傷心,心氣渙散,會出現一系列心氣不足的癥狀,如心悸、乏力、胸悶氣短、脈結代等癥狀。嚴重者則會出現冷汗不止,四肢不溫,脈微欲絕及心悸、胸悶、胸痛等心陽欲脫的癥狀。此種變化類似于冠心病心律失常、心源性休克等。相反,怒則氣逆,氣的運行受阻。氣為血之帥,氣行則血行,氣滯則血瘀,氣滯血瘀的結局是不通,不通則痛。大怒導致的一系列反應,類似于冠心病心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等。由此可見,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(tài)對我們每個人都是十分重要。
古人所提倡“和喜怒而安居處,節(jié)陰陽而調剛柔”。這可說是保養(yǎng)心臟的一個座右銘。要經常與人交往,通過交談、來往,了解社會,了解環(huán)境,體會到自己是社會中的一員。老年朋友還可根據自己的愛好,種花、養(yǎng)魚,下棋、書畫,以此陶冶性情。
提醒四:堅持服藥
還要提醒大家的是,心臟有病不能等到發(fā)作時才去醫(yī)院,平時就要堅持服藥。只有常服藥,才是控制病情的最佳手段。許多冠心病人身邊都備有一盒麝香保心丸,但一半以上的人都不吃,有的還舍不得吃,都要等到心絞痛發(fā)作了才吃,有的自認為自己還沒到需服藥的程度。這其實是一個用藥的誤區(qū)。麝香保心丸是一種常服才能發(fā)揮最大效果的藥物,只有常服才能改善心血管機能,逆轉心臟肥厚,保護心臟功能,降低心絞痛的發(fā)生率。